 |

江心屿公园位于瓯江中游,现有面积1070亩,是中国四大名胜孤屿之一。
该屿风景秀丽,历史古迹,人文景观丰富,是瓯江上的一颗璀灿明珠,历来被称为“瓯江蓬莱”。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谢灵运、陆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继留迹江心屿。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历代名贤留有叹咏江心屿著名诗章近800篇。东西双塔凌空,映衬江心寺,别具匠心。
屿中名胜古迹众多,如宋文信国公祠、浩然楼、谢公亭、澄鲜阁及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工人疗养院均系省市级文保建筑。数百年来流传至今的江心屿十景,如春城烟雨,瓯江月色,孟楼潮韵,远浦归帆,沙汀渔火,塔院筠风,海眼泉香,翠微残照,海淀朝霞,罗浮雪影更使游客留连忘返。屿内古树名木苍翠蓊郁,山绕水环,亭台点缀,桥榭相映,山光水色妩媚竟秀。现建有儿童乐园、青少年活动中心、游乐场、情人岛、盆景园,共青湖等,素有“人间仙境”之美誉。
为充分开发江心屿夜景资源,有关部门实施江心屿“亮丽工程”建设,动用现代影射原理和多种手法,重点突出二塔一寺,使瓯江上的这颗明珠更具名符其实,达到环境、艺术、气氛和格调的完美统一。以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由强力光带分离出江心屿与江滨路火树银花灯饰相互辉映,使瓯江之夜更加光彩艳丽。此景实系全国名胜之罕见,国家领导人、国际友人、侨胞和广大游客涉足于此无不赞叹不已。
经前人的寻幽探胜,诗人们的推敲提炼,数百年来流传有江心屿十景:
“春城烟雨”:立于江心寺大殿前,南望鹿城,早晨烟雨如丝,古城空蒙隐现,春到江南,绿染城头,正合“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意。前人题诗云:“是烟复是雨,东风不开束,一夜霏空蒙,染得城头绿。”
“海淀朝霞”:东塔山下,瓯潮溅落,沙滩浮现,水鸥群集,夏日晨曦初照,海淀朝霞如染,瑰丽多彩,光耀夺目。有诗云:“殿角水禽鸣,曙色扶桑东,飞霞捧日寂,亦作玛瑙红。”
“瓯江月色”:中秋之夜,从东峰山巅遥望瓯江,只见: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蟾影秋光,空水澄鲜,秋风萧瑟,江色琉璃,诗情画意十分浓厚。古人题景诗曰:“月出海门东,闲云扫晓风,江长飘玉带,人生琉璃中。
“罗浮雪影”:温州冬雪较少,人们见雪心喜,赴江心屿赏雪,实属难得快事。从“来雪亭”引颈北望,远眺罗浮山上白雪皑皑,冰封腊象,近有龟、蛇两山,白雪和双塔相映,洁净的白雪覆盖着山下高低错落的农舍,图面极佳,为“江心屿十景”中第一佳景。古人题景诗云:“雪中望罗浮,玉峰峨峨起,不知山下村,人住梅花里。”
“孟楼潮韵”:在浩然楼(曾一度称孟楼)上聆听瓯潮澎湃,水石相击,富有天籁妙趣。古人题诗云:“潮音漱石根,琅琅小楼上,一笑顾老僧,何如渔山唱。”
“翠微残照”:从西峰山隔江遥望鹿城西门外的翠微山,夕阳余辉,晚霞似锦,归鸟倦飞,塔影横斜,别有情趣。古人题景诗云:“倦鸟渡江回,西山夕阳催,都看一双塔,偃卧在苍台。”
“远浦归帆”:从东峰山间举目远瞩,群山连绵,江道弯转,波光掠影。傍晚远浦渔船扬帆破浪,满载而归。古人题诗曰:“江路夕阳明,归帆遥可数,五两折轻风,欲近上戍浦。”
“沙汀渔火”:在端午节前后的夜晚,孤屿四周江面上捕捞瓯江特产——风尾鱼的渔船灯火遍燃,星星点点,时隐时现,景色动人。写景诗曰:“衲子入定来,斋堂钟磬罢,唯有渔舟灯,几点汀洲夜。”
“塔院筠风”:盛暑时节,江心屿的竹林下,是人们纳凉的地方,耳听风吹竹声,十分惬意自在。古人题景诗云:“洁夏绿筠荫,南熏披袂袂,人间烦暑多,此是清凉界。”
“海眼泉香”:龙翔寺之旁,有寒井一口,泉水清冽。每日清晨,和尚们就去提水煎茶,一时松烟缭绕,如诗如画,情趣横生。古人题景诗云:“携钵汲寒泉,试将松火煎,自从谒赵州,不参五味禅。” |
 |
在线预订 |
|
|
|